探秘贺绿汀的人生经历 (探秘贺绿汀的作者是谁)

上海品茶 03-18 阅读:33 评论:0
探秘贺绿汀的人生经历 (探秘贺绿汀的作者是谁)

贺绿汀(1903年7月20日—1999年4月27日),湖南邵阳市邵东县人。贺绿汀,又名贺楷。1903年7月20日出生于邵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和优美动听的民歌,滋润着他的少年心灵,放牛、拾柴时常与村童对歌。1912年入宝庆循程学院读书,毕业后执教小学音乐、图画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人物生平1934年进入电影界。聂耳介绍他到明星电影公司任作曲股长,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他为影片《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怀乡曲》《恋歌》《秋水伊人》等上百首歌曲,脍炙人口,传唱不已。贺绿汀是一位对我国音乐事业有重要贡献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他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先行者。他承传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并见证了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发展。他数10年的音乐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音乐财富。

廖昌永是哪个音乐学院的院长廖昌永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廖昌永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上海青联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上海市委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委员。廖昌永的音乐梦:一天,廖昌永走在田间小路上,广播中传来一首西洋歌曲,多戈明唱的《我的太阳》,廖昌永听得入迷了。从此,他种下了一个梦想的种子。1981年,廖昌永13岁。这一年,他的三姐中专毕业出嫁了,嫁到了四川省的一个偏远县城,在当时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他跟随三姐移居川西阿坝藏羌自治州。在汉族人不多的茂汶县中学,他度过了整个青春。来茂汶县的第一年,他听不懂藏语和羌语,除了学习,整日与音乐为伴,抱着已经翻烂的音乐书,痴痴入迷。在这里,他学会了第一首歌曲《金风吹来的时候》,关牧村的歌声给廖昌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时,廖昌永回到郫县上学。在班主任的介绍下,认识了班主任的同学——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周维民。廖昌永正式开始学习唱歌,周维民喜欢这个朴实、懂礼的孩子,免费为廖昌永教学。廖昌永十分珍惜跟着周老师学习这个机会,骑自行车每天从郫县到成都往返,乐在其中。1988年9月,这个身材瘦高的男孩,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当时四川音乐学院直接把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廖昌永拒之门外。幸运的是最终,廖昌永通过上海音乐学院的考试,成为当年整个成都地区唯一一个考上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廖昌永人物介绍廖昌永廖昌永,1968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中国内地男中音歌唱家。1995年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上海青联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上海市委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委员。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文名:廖昌永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出生日期:1968年10月25日职业:男中音歌唱演员毕业院校:上海音乐学院主要成就: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中一等奖密西根大剧院签约艺术家上海大剧院首位签约艺术家代表作品:清晰的记忆等党派:九三学社早年经历廖昌永出生在四川成都郫都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上中学时,廖昌永的三姐嫁到了川西阿坝藏羌自治州,廖昌永便随她到那里读书。1988年9月考入上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海桑拿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